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在京召开
2021年4月13日,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在京召开了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总顾问戴琼海,原国家广电部副部长、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何栋材,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航,北京市石景山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周西松,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管委会主任唐铭、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孙明俊,研究院理事会理事及多家企业代表出席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办公室主任贾昊主持。
合影
根据研究院章程,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变更研究院理事长、法人、章程,以及增补顾问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和理事单位、成立AI+工业物联网制造中心等事项。会上,刘航为研究院新任理事长何栋材颁发聘书,并与何理事长同时为理事会成员授牌。
上:颁发理事长聘书
中、下:理事单位授牌
为联动高端产业要素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及关联产业领域融合创新发展、促进地区高精尖产业集聚,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与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致力于在人工智能领域携手合作,协同开展科研攻关、人才培养,为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发展,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赋能助力。
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与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签约
戴琼海强调,研究院作为行业“助力AI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开放平台”,应以“形成商业模式”和“发展科技创新模式”为目标,积累经验、积累数据、开放场景,做到“能用”、“会用”、“先用”,推动科技成果落地,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务院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总顾问 戴琼海
何栋材在展望研究院工作时指出,希望研究院一是以政策为导向,助力产业集群打造,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为北京市、中关村、石景山区形成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供应链;二是推动技术产业落地,加强研究中心建设,形成知识产权、行业标准,以及具备实用性的新产品,填充业务场景鸿沟,全面助力AI企业技术落地;三是重视平台建设,提供产业系统性支撑,帮助AI创业团队实现从技术到应用场景和市场,再到资本到与品牌的全方位突破。四是加强交流合作,努力形成品牌效应,带动全国范围内人工智能行业的快速发展。
原国家广电部副部长、原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 何栋材
刘航表示研究院的设立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推进AI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为AI企业和实体经济用户搭建技术和场景的高效供需对接平台。同时他为研究院下步工作提出展望:一是夯实产业基础,形成自主可控,不断创新的产业体系,助力核心技术突破;二是推进应用示范,结合中关村一区十六园不同园区的特色产业方向、应用场景,获得精准场景和细分场景数据,形成具备实用性的新产品,加速科研成果落地;三是引领行业协同,充分发挥“龙头、纽带、平台”作用,加强多方合作,推进中关村一区十六园乃至北京市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四是汇聚资源,充分发扬“传、帮、带”作用,推动新技术持续创新突破与产业化,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航
周西松在介绍石景山区情况时提到,经过几年发展石景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先发优势明显,并在石景山落地成立“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和“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下一步,石景山将着力共建关键技术交流协作和开放创新平台、推动AI技术企业与实体行业合作交流,支持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工作开展。
北京市石景山区区委常委、副区长 周西松
会上,孙明俊对研究院2020年度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她提到研究院目前已在虚拟数字人、社会性风险研究、智慧应急应用研究、自动驾驶、AI-Rank等领域开展工作,并推出了“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伙伴计划”,以汇聚更多行业和社会资源,全力打造“助力AI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开发平台”。下步,研究院将积极配合中关村、石景山产业建设战略,打造AI产业集群、加强行业应用研究中心建设,推动技术快速深化落地、加强研究院自研产品、平台、服务体系,系统性支撑产业发展、交流合作多管齐下,打造研究院行业品牌。
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孙明俊
随后,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伙伴计划负责人钱雨、研究院智慧应急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尹尚先、智慧应用社会性风险研究中心项目经理孙明宇、AI+工业物联网智造中心筹备组孙雷分别对开展的工作进行了详细汇报。
左上: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投融资部部长钱雨
左下:智慧应用社会性风险研究中心项目经理孙明宇
右上:研究院智慧应急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尹尚先
右下:AI+工业物联网智造中心筹备组孙雷
会议现场